6月份以來,隨著ICE期棉、鄭棉、國儲棉競拍成交價和棉花現貨四維共振暴力上漲,多頭和資金反復誘空逼倉,套保盤被爆倉的不在少數,棉企對魔化的棉花期貨從敬畏到避之不及。
棉花加工企業、部分貿易商將棉花單邊暴漲的癥結歸納為:1、國儲棉輪出較預期推遲一個月,供需矛盾全面顯現;2、國儲棉日均輪出量保持2.5萬噸,不能完全滿足紡企的用棉需求;3、2016年以來中小棉紡織企業原料庫存低于正常水平,五六月份“等米下鍋”,而國儲棉是很多用棉企業補充原料的唯一途徑,紡企加價競拍激烈,無形中成為了棉價上漲的推手;4、5-7月份新疆棉區、長江流域棉區先后出現極端天氣,部分產棉區受災嚴重,炒作資金乘虛而入暴力拉漲;5、C40S及以下支數棉紗訂單從東南亞等國回流,紗廠對低顏色級、低品質棉花的消費需求明顯增加。
以上這些因素,拿出任一個都可以看作是近兩個多月棉花暴漲的重要因素,但筆者認為還要再加上兩個引發棉價暴漲的“導火索”(自4月1日以來,鄭棉CF1701合約上漲6080元/噸,漲幅61.48%;5月3日國儲棉輪出至今,日均成交價上漲1615元/噸,上漲13%)。一個是,2016年中國增發貨幣無法進入實體企業,股市、樓市繼續疲軟,大量的游離資金選擇黑色商品期貨、大宗農產品作為炒作的突破口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,2016年4月末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2.8%,增速比上月末低0.6個百分點,人民幣貸5556億元,同比增長14.4%。而3月末,廣義貨幣余額144.62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4%,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.1個和1.8個百分點,狹義貨幣余額41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22.1%,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4.7個和19.2個百分點,如此大幅增發貨幣,商品棉大幅反彈或不可避免。另一個是,國儲棉競拍非紡織企業的負作用越來越大,對整個產業鏈產生沖擊,資金上的優勢使其在競拍中抬高了棉價。據統計,國儲棉輪出的第7周、第8周、第10周非紡織企業的成交比例分別為47%、46.97%、47.86%,致使近50%的輪出量落入貿易商手中。
棉價持續上漲,關于棉花價值的重估再次成為市場各方的焦點,目前如何增加棉花資源的有效供應量成為問題的關鍵所在,后期棉價會如何運行,還需要根據儲備棉輪出量的變化再分析。 |